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散文日记 > 正文

说看书

来源: 北部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03

 作者简介:闻小华 男 汉族 祖籍陕西西安 现定居浙江嘉兴秀洲 从事园林绿化设计施工 户内外景观布置工作 生于1971年 从小酷爱文学 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  爱好读书旅游 闲暇之余参加信鸽比赛。

 

自小听过老家一句谚语:话有三说,巧说为妙。想必读书也是这样吧。拿到一本好书,初读是经常跳字跳行地看,有点着急知道结果和表达。而后是字里行间甚至不放过标点,揣摩作者心境。第三遍就像看电影似的,或许是自己给书中人物编辑刻画了影像,书中老王很明显就是西隔壁的阿三。山坡上的牛羊和田间地头的杂草,似曾是自己当年走过的那段泥泞坎坷,就连笔下那棵歪脖子的野山楂因遭遇雷劈后的残苦状也相当。很过瘾!

 

书越看越杂,但是至今不太喜欢读译文本,感觉大多数译者为了尊重原著又得照顾群众结果是语句不够通顺,不能朗朗上口,毕竟我一直是用我的母语、陕西方言来写字读书默念的。

 

很多译文版本有点艰难上口,可能是异域文化难以走入国人心境,况且我是生长在西北农村。就像我看好莱坞大片只看原声版一样,尽管仅能听懂几个日常单词,但看表情看语调看翻译文字才好看。语音翻译后的嘴型没对上往往词不达意倒没了味道。置物台上放了好几本佛经,有周易注解,还有盆景造型修剪指南,一个不当心就多看了,要起身那腿酸麻胀的不行,一抬头看见镜子中的那个我、扭曲状的表情,就笑的不行,如厕时身体的松泛快意完全被书偷去了么!

 

 几年来床头柜上一直有几本难明白意思但能让人大脑凌乱的杂书,其中一本特厚的古代爱国主义诗词鉴赏是我睡前必翻的,注解的字很小,注明历史背景下如何有作者作出此文字,很详细地追根溯源但很伤眼、就容易让眼睛打架,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。我大姐夫也说他要是晚上不小心茶喝的太酽就看新华字典,也有催眠奇效。看书原来还真有这等妙用!

 

 

书柜里好多书我只瞄过一遍,这相当不妥当,起码的尊重我没做到,有点不好 ,又感觉没法解套纠结着折磨着,不想书中的颜如玉更不想黄金屋,看书不是打发时间反而是在利用时间。

 

常听人说闲来无事多读书,这句话我于我不是很受用,柴米油盐之外还有酱醋茶,还有亲朋好友好多残缺和圆满都不能因为要看书而缺席抱憾。有陈酒佳酿草鸡黄酒和麻将,还有很多人情世故需要面对面,更有江河湖海山川峻岭要去查勘。

 

一旦有机会独处有书就好了,爱茶未必肯去烧水泡它。据传说有些雅士遇到有些书会焚香净身才很规矩地翻阅,这点我是学不来的。当年曾为查大侠那套天龙八部彻夜疯癫,笑出声的时候竟把熟睡中的爱人吓出一身汗……

 

眼目前手机里啥都有了后,阅读换了一种方式,指尖一划就是翻篇。古体文字从上往下看,点头状行为滋生一个成语:原来如此!现代汉语从左到右,边看边摇头状成就了雅句:非也非也!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在划拉划拉地刷屏,好几个公众号上的文章多次出现错别字,也无人指点和挑拨明确。

 

朋友圈有人赞美樱花美的时候用了一句: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竟然引来百来个赞!这时候我抬头看了一下天,想到那句:很近总下雨,但是天会晴。天的确很蓝。用嘉兴话说:好的一塌糊涂。果真是一塌糊涂!除了跟着吆喝我还能做什么?毕竟好多书我还没看完。看完了的未必吃透全懂,生活还得继续,一如既往地熬着。相信总有出头的那一天。

 

纸质书捧在手里是真实的,干净纯粹,与电子书相比没有花边广告没有任何打扰。浮躁的世间避开不良信息和图片起码能让自己安静下来,有数据显示默读可以促进口才训练,朗读可减弱或治疗口吃。哪怕是五花八门的那些书。

 

随着量的增加自然就看到了质,看的多了后引经据典不至于闹笑话,不接受旁人嗤鼻没文化不妨别装有文化,啥才是有文化呢?我也不知道。但绝不是网络某音里那首生僻字流利后就敢称有文化,那些于我们日常无用,我们把普通话说好普通事干好就好了。

 

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个典型,值得学!

 

太原哪看癫痫病很好
癫痫病的早期能治好
北京有治疗癫痫的吗

热门栏目